近日,宁波市政府出台《宁波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(2019-2021年)》。该方案着眼一个目标,解决三大问题,实施三方面措施,力争3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0万人次以上,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超过31%。
一、培训主体作用发挥更充分。为提升各类培训主体供给能力,激发参与培训积极性,该市《实施方案》明确要激发企业主体作用,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按程序设立职工培训中心,鼓励企业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。激发技工(职业)院校基础作用,支持技工院校建设实训基地,并向社会全面开放。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通衔接,鼓励技工院校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。鼓励职业(技工)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,所得收入内部分配时,按规定向一线教师倾斜。同时,为激发培训机构活力,放宽了机构和项目审批条件,除准入类项目外,其他培训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。在发挥高技能人才平台培训能力方面,调整实训补贴方式,提升以师带徒补贴标准,在该市推行大师工作室带徒导师津贴等制度。
二、培训补贴政策更完善。考虑到培训补贴政策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该市培训补贴实际,方案规定了免费享受培训人群范围和开展项目制培训的条件,新增了生活费补贴,并对享受范围和条件作出明确。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,对受经济形势影响困难企业职工的培训补贴标准上浮30%。进一步拓宽培训补贴范围,将短期培训和特种作业操作培训纳入补贴范围,同时缩短了紧缺岗位补贴申报时间。加大专项能力类和职业资格类培训支持力度,在科学评估市场需求和培训成本等要素基础上,建立培训补贴标准发布制度,适时调整补贴标准。
三、培训机构和资金监管更有效。为确保培训质量及资金安全,在培训机构管理上,提出对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,重点向具备资质、专业对口、管理规范、信誉优良的职业培训机构开放。推行培训机构等级评价模式和淘汰机制,引入第三方对培训机构进行定期动态评估。制定发布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办法,建立承担政府补贴机构“红黑榜”制度,列入“黑榜”名录的,实行约谈和退出机制。实行培训全过程监控管理制度,参与培训的主体,全程实行影像监控并存档备查。在资金监管上,明确建立完善培训资金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办法,规范补贴资金发放台账。加强专项审计和第三方绩效评价,推动第三方线上线下对培训资金的监管,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。
四、培训服务管理更优化。在培训方式上,提出积极适应企业职工培训特点,大力推行“互联网+职业技能培训”。在培训服务管理上,启动宁波职业培训补贴网上经办服务平台整合建设,建立以社会保障号为唯一标识的培训档案,实现政府补贴培训系统与就业、社保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,并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行实名制管理。